首页 » 特別報導 » 浏览内容

RFA: 谢丽华、胡星斗、张菁评《欢乐颂》

14070 0
标签:

收听节目  下载声音

http://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fuyouluntan/women-08252017114155.html

 

自由亚洲电台妇幼论坛节目主持人梒青                         网编:郭度               2017-08-25

 

中国版的电视连续剧《欲望都市》最近吸足了观众的眼球,那就是已经播到第二季的《欢乐颂》。(英文:Ode to Joy)这是一部自阿耐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中国大陆电视连续剧,被人们称为美剧《欲望都市》的翻版。全剧围绕着五位住进上海欢乐颂小区22楼的女性,讲述了她们彼此间发生的事情和一波三折的故事。该剧2017年5月份在上海东方卫视及浙江卫视开始播出。

 

据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媒体微博的官方统计,截至到今年7月底,该剧的网上收视率为240亿人次,同时还赢得了不少海外粉丝。中共的传声筒《中国日报》,也称《欢乐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中产阶级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的巨大变化。” 《欢乐颂》的女编剧,80后袁子弹将此剧与美国的《欲望都市》做了比较,她说,《欲望都市》表达的是爱情和性,我们则聚焦于妇女的自我觉醒和成长。她在接受法新社的采访时说,此剧源于成千上万中国妇女的生活。她说,中国近几十年来变化非常快,今天妇女面临的问题“与以往非常不同。她们不再只是围绕丈夫和孩子,她们有了更多自我发展的空间,她们面临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艰辛。”

欢乐颂

中国电视连续剧《欢乐颂》最近吸足观众眼球。(Public Domain)

 

就此,我们首先采访了原《中国妇女报》副总编辑,农家女公益机构创办人谢丽华女士,她说,她也在看《欢乐颂》,主要是想了解她女儿这一代人,她们的择偶观,朋友圈和生活方式:“我看了后好像对她们又多了一点了解。与我们这一代真的完全不一样。最大的不一样是,她们真的没有经历过任何人与人之间的运动,除了感情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没有任何精神负担和压抑,她们也绝不会对人有防备,跟谁都能掏心窝子说话,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像我们做任何事情前思后想,仕途,复杂的人际关系,她们没有。我的女儿和她的朋友在一起,说做什么事情就一起去做了,我女儿还找了一个带孩子的单亲妈妈住在家里,叫“引进一个”,让自己独生女儿学习和别的孩子相处,学习包容他人。我们这一代人绝不会这么做事。所以我看完了《欢乐颂》以后,我就知道她们会这样生活,人和人在一起没有防备,也没有坏心眼,没有你整我,我整你。”

 

谢丽华女士说,这是《欢乐颂》中几个女孩子特别突出的地方。和50年代她们生活的跌宕和复杂的内心真的不一样。她说,欢乐颂中的这5个女孩年龄不算年轻,都在30岁上下,个性非常张扬。她接着说:“而我们这一代是被削过或者是被洗过脑,不会那么张扬,会篓着点。《欢乐颂》中的5个女孩不是这样,所以她们活得痛快,活出自己。好像她们也没有什么女权主义呀对她们有多大影响,因为她们从小就处于这个环境,你不用再给她们洗脑。这5个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她们没有经历过阶级斗争,在仕途上也没有更多要求,就是活自己。她们之间也不是什么高风亮节,就是这样相处。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孤独,所以她们特别需要这么一个圈子,对这个圈子也非常爱护,能包容,也能喜欢。”

 

谢丽华女士说,她们父母这一代人在帮助别人时,可能认为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而年轻一代则不是这样:“她们天然,性情,看完后觉得这有点像西方观念和人与人的相处。我们年轻时被裹进很多的政治符号,对人有影响和束缚。她们都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到了她们好像是一个断代。在她们身上,看到的是活自己,你无法以你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她们这些孩子。当然《欢乐颂》中的这5个女性是白领,受过高等教育。我接触的另一群人,就没有这样幸运了。我接触的不少人还在为生活奔波。因此这不是政治上对她们的裹挟,而是生活上经济上对她们的影响,她们不能像《欢乐颂》中的几个中产阶级的女性活得那么自在。在城里的打工女也羡慕她们的生活,但打工女们无法住在这样昂贵的公寓里面。也许以前的电视剧《蜗居》更能反映这部分人的生活,为了生存奔波。在我看来,《欢乐颂》中的女性与西方大都市里的中产女性生活不相上下。”

 

《中国青年报》最近发表的有关《欢乐颂》的剧评说,《欢乐颂》中5个生活在上海的妙龄女郎,让人联想起近20年前“生活”在纽约的另外4个“大龄”女青年,也就是曾在美国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欲望都市》中的专栏作家凯莉、律师米兰达、画廊经理夏洛特和公关经理萨曼莎。《中国青年报》的剧评称,细究起来,眼下中国的《欢乐颂》和1998年美国推出第一季的《欲望都市》,差的可不仅仅是20年的时间。

 

法新社的报道说,与美国的《欲望都市》不同的是,《欢乐颂》触及了以往不被中国人谈及的话题,包括两性关系,性爱和社会等级。其中一个画面和情节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那就是当邱莹莹的男友发现她不是处女而突然与她断绝关系,让深爱男友的邱莹莹泪奔。这样的事情在世界上其它许多国家简直不是个事,但在中国却不是这样。《欢乐颂》的女编剧袁子弹在接受法新社的采访时表示,剧中的5个女人通过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生活情调,从一个小小的视角反映了日益富裕的中国,而处女情结加剧了中国传统观念与现今开放观念的冲突。她说:“我们进入了社会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处女情结是其中之一。”《欢乐颂》的观众多为女性,她们认为此剧反映了她们在生活,家庭和事业上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挑战。法新社的报道援引上海一位中产女性白领的话说,她无法理解也不能原谅把处女和初夜权看作是一切的人们。

 

那么,传统中国男人的“处女情结”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到底对年轻人还有多大影响?原《中国妇女报》副总编辑,农家女公益机构创办人谢丽华女士对此表示:“现在有电视节目“非诚勿扰”,节目里就是说这一代人就不太在乎。每个人都要坦白自己有几段恋爱史,持续多长时间,好像女孩男孩都能接受。不过在上个星期的节目里,有个男孩就公开宣布婚前不能有性关系,谈朋友的就要知道,这就是他的择偶条件和底线。的确有这样的人,说明了社会确实是多元化。《欢乐颂》里的邱莹莹,看起来单纯可爱,人们不会想到她有前边的恋爱史。我觉得这个也在变,和我们那一代还是不一样了。这不是绝对的,我们不再说中国男人很在乎处女,有些人是不在乎的。当然,中国社会对男人更为宽容,所以“非诚勿扰”上女的在选男的时,如果男人没有几段情史的话,就觉得他们不成熟,大家对此都坦然接受。当然男的也可以问女的,从性别上来讲,女人在这方面比男人更宽容。”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对此也谈了他的看法,他认为,现在持处女情结的中国男人其实并不那么多了:“因为整个社会也在开放,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也许在某些中东和印度国家,可能比中国还严重。越封闭的社会越会有这样的要求。越开放的社会会逐渐淡化。现在年轻人婚前同居的很多,如果单纯追求处女情结,好多人可能就不符合要求了。我认为中国男人的处女情结没有那么严重。”

 

在美国的中国妇权网负责人张菁女士在接受本台采访时也谈了她的看法:“我听到很多人说,如果你一定要找处女,那你去幼儿园排队好了。中国男人想找是处女的太太,而许多女性自我保护意识差,女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失贞,中国的男人经常在心里拿处女作为选老婆的最高标准。当然也不全都如此。而在西方国家,是不是处女完全不是问题。话又说回来,男的是不是处男又有谁在乎?中国男人又希望女性浪漫,浪漫完又希望女性是处女,找老婆又是另一个标准,这就是福利享受完了,又要高标准严要求,对女性双重标准,不公平,现在应该是改变的时候了。”

 

张菁女士说,说《欢乐颂》是美国《欲望都市》的翻版,其实不完全是,至少在性方面。她说,在美国,性解放有一个深厚的发展过程和社会基础,去支持妇女独立或者是性开放,有深厚的法律依据。如果说在性开放的过程当中,受到任何侵犯和骚扰,那么法律会惩罚。可是在中国,这方面很薄弱,妇女在性开放的过程中很难受到保护。比如,男女开房时,如果男性是霸王硬上弓,一般不会受到惩罚。美国就不会。中国女性受侵犯的几率就高。因此不能只看美国性解放的程度,而看不到美国法律的完善和妇女自我觉醒的程度。

 

 

法新社的报道说,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的离婚率正在稳步上升,去年北京大学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1980年后出生的人第一次性交年龄平均是22岁,1995年以后的则下降为17.7岁。

 

与美国的《欲望都市》相比,《欢乐颂》还展现出中国传统婚姻门当户对观念的一面,剧中人物父母对于子女择偶的干涉,让人大开眼界。曲筱绡和包奕凡的“富一代”母亲,都是“太后”脾气十足,亲自上阵以各种奇怪的方式去打探子女对象的情况。剧中其他两个年轻男性角色应勤和王柏川的父母,对于自家儿子的择偶也少不了指手画脚。

 

而在美国版的《欲望都市》中,4个单身女人的生活则完全是独立的,她们的家庭和家人,从来没有影响她们成年后的生活轨迹。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的米兰达,身为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最终找的终身伴侣是一名酒吧的酒保。阶层和收入的差异,没有阻挡两人的结合。

 

原《中国妇女报》副总编辑,农家女公益机构创办人谢丽华女士对此评论说:“中国的红二代红三代现在都更加讲究门当户对,讲究家庭背景生活圈子,比原来更接受了,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毛时代,不管是真是假,还宣传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现在连这个都没有。不同阶层的真不容易相互接受。我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就是因为男友的家庭门不当户不对,而被朋友硬是拆散,到现在女儿快40岁了还没有结婚。女孩父母也不后悔,说如果结婚以后万一出了问题,男方会分财产。因为现在人们有了更多私人财产的概念,所以门当户对就更能接受了。习近平找彭丽媛还真就不是门当户对,是个典范,但彭丽媛确实有自己的实力,一点不亚于习近平,但这是个案。《欢乐颂》中也一样,都是找同一层次的,至少也是潜力股。在婚姻方面,还是经济杠杆起决定作用。”

 

不过,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门当户对这个观念在中国现在已不是特别严重。他说,当然少数人少数地区的有些家庭还会讲究门当户对。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开放,人口流动性加大,人们打工创业,这样往往年轻人就不会讲究门当户对。也许两人会有某些缘分,或者有些共同爱好,理念,他们就能够走到一起,哪怕是短时间走到一起。

 

在美国的中国妇权网负责人张菁女士也就此谈了她的看法,她说,在美国,夫妻门不当户不对也能成功,是因为经济独立,社会背景也没有遭到非议,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很小:“而且美国没有孩子一定要赡养老人的法律,孩子大了就搬出去。华人很多孩子啃老, 一个是传统问题,一个是经济基础问题。在中国,即使开始是两情相悦,到最后不门当户对还是不行。因为你还是要依赖家庭父母,经济上有紧密联系。我在大陆的朋友也是一开口就是某某家是干什么的,是什么背景。家庭不般配,一方会有压力和自卑感。”

 

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报道说,《欢乐颂》的粉丝通常都是女性,她们说,这部电视剧帮助她们在两性关系和工作中更加自信。27岁的北京媒体工作者程丽说:“这部剧向我们传达的讯息是,女性不应该仅仅为了取悦男人而放弃一切。”她说:“剧中人物的生活都基于普通女性,这一点是有好处的,但《欢乐颂》显然更富戏剧性,这正是它是我最喜欢的电视剧之一的原因。”

 

原《中国妇女报》副总编辑,农家女公益机构创办人谢丽华女士最后表示,《欢乐颂》里面的女性一是颜值很高,二是她们每个人的感情生活都不一样,你从她们身上都可以找到现在年轻人或者是我们的孩子的影子。所以即使生活环境不一样的人也能从中找到对应和共鸣。故事编得挺引人入胜,演员演的也比较好。但谢丽华女士同时认为,现在中国不少中产阶级的年轻人属于不看电视族,现在看电视的大概主要还是一老一小这两个群体,小的追儿童节目,老的就消磨时间。打工族晚上没事了看的也多。《欢乐颂》到底有多少中产阶级的年轻人或者海归在看,还真说不清楚。

 

中国妇权Women’s Rights in China
邮箱E-mail:wrichina@yahoo.com
网址Website:www.wrchina.org
回到页首